朱鲜阳教授:可降解PFO封堵器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Global
中文 English

媒体中心

朱鲜阳教授:可降解PFO封堵器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2024-04-17

转载来源:医谱学术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领域里,封堵器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临床上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分享了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看法,探讨可降解PFO封堵器在心血管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

 

 

 

 

 

 

PFO相关卒中概念的建立

 

 

卒中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胁,其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高居首位。不仅如此,卒中还是造成我国疾病负担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2020年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达到了145/10万,而患病率更是高达1700/10万。

 

根据卒中分类,88%的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其中一部分为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对此,医学界展开了大量研究,发现这些不明原因的栓塞性卒中可能与PFO有密切关联。

 

2020年,《JAMA Neurology》杂志首次提出了与PFO相关的卒中概念。然而,在2021年的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指南中,这一概念并未得到引用,该指南仍沿用不明原因卒中的表述。但到了2022年,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明确采用PFO相关卒中这一概念,以取代之前的不明原因卒中。紧随其后,中国学者也积极应用PFO相关卒中的概念,并据此将相关指南命名为《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以推动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PFO相关卒中概念提出的时间线

 

 

 

PFO相关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人群特点

 

 

发病机制

 

  • 反常栓塞

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如Valsalva动作、咳嗽等),通过未闭的卵圆孔出现RLS,静脉系统或心腔内有血栓,血栓可经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导致体循环栓塞。

 

  • 原位血栓

血液在通道内流速减慢甚至停滞,易导致原位血栓形成,运用TEE可在房间隔两侧看到漂浮的血栓。

 

  • 房间隔瘤

血栓可在房间隔瘤样膨出内形成,直接造成栓塞。

 

  • 心律失常

PFO患者如存在一过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潜在危险,会进一步提高发生栓塞的风险。

 

患者特征

 

  • 整体发病年龄比其他类型卒中人群年轻

  • 常规脑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较其他类型卒中人群少

  • 临床卒中的严重程度较其他卒中人群年轻

  • PFO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封堵PFO预防相关卒中指南推荐

 

 

自1992年起,Bridges等人便率先尝试通过介入手段关闭PFO以预防卒中再发。多年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陆续开展,旨在比较封堵PFO与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的效果。早期的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封堵PFO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期的四项RCT研究——CLOSE、REDUCE、RESPECT远期和DEFENSE均得出了阳性结果,表明封堵PFO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具有优势。

 

目前,封堵预防PFO相关卒中仍然以二级预防为主。各国PFO介入封堵相关指南或专家建议中对适应证的要求,均聚焦于二级预防,存在PFO-AS因果性。但是随着专家对PFO封堵术的认识逐渐加深,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断完善,指南对于封堵预防PFO相关卒中的推荐等级在逐渐增强。

 

 

指南对于封堵预防PFO相关卒中的推荐等级在逐渐增强

 

 

在多项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是SCOPE研究。该研究纳入2000年—2017年6项PFO介入治疗RCT研究的3740例患者,比较器械介入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的疗效。结果显示,介入封堵组卒中年发生率为0.47%,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的1.09%;RoPE评分越高的患者介入封堵获益越显著;PASCAL评分,患者卒中与PFO的相关性按照不太可能、可能和非常可能分成3个等级,随访2年绝对风险降低分别为-0.7%、2.1%和2.1%;不太可能时,与介入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较高,术后45d房颤发生的绝对风险在不可能组为4.41%,非常可能组仅为0.65%。因此,研究建议将PFO相关卒中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或者相关程度分级,根据PFO造成卒中的可能性大小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PFO相关偏头痛研究进展

 

 

PFO在偏头痛患者中较常见,那么通过PFO封堵术防治偏头痛是否可行?四项大型RCT研究(MIST、PRIMA、PREMIUM、Curr Neurol Neurosci Rep)结果均为阴性。但是,我国一项2021年发表于JAMA杂志的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相关脑卒中组原位血栓发生率为83.7%,相关偏头痛组为57.1%。这项研究为PFO封堵术防治偏头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基于PFO封堵对偏头痛患者疗效的相关RCT研究均未得出阳性结论,且术后可能会出现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心房颤动、卒中、心包填塞等,《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不推荐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

 

 

 

可降解PFO的研发与应用优势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PFO封堵术并发症种类多样,包括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残余分流、对封堵器过敏、心律失常、房间隔夹层、封堵器血栓形成、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等。

 

而且封堵器植入后主要起到阻流血液和“临时桥梁”的作用,让组织能够沿封堵器覆盖攀爬最终完成对封堵器的内皮化,实现缺损部位的闭合。在完全内皮化后,人体实际不再需要封堵器,但金属封堵器无论如何改进,其基本构成一般都是由镍钛合金骨架与聚酯纤维阻流膜组成,均为不可降解材料,植入后终身留存体内,仍可能带来远期并发症风险,甚至部分患者存在心理问题。鉴于这些潜在风险,研发更理想、更安全的可降解PFO封堵器势在必行。

 

金属封堵器与可降解封堵器

 

 

如今,可降解PFO封堵器的研发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已有产品成功获批上市,在临床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其材料柔软,能够紧密贴合组织,有效减少组织磨损,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其还能顺应心脏的运动,减少对外周的压迫,促进内皮修复,且不会析出镍离子,这有助于减少远期并发症,如血栓事件和心律失常,从而降低远期的治疗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类封堵器能够安全降解,术后不留痕迹,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还使得他们在术后能够自由运动,不受限制。此外,该类封堵器不会对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和超声产生干扰,也不会对将来可能进行的其他介入手术造成影响。这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必担心体检暴露、工作歧视等问题,更能够自由选择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等。

 

 

已上市和正在研发的PFO封堵器械

 

 

 

目前PFO治疗中的问题和展望

 

自去年可降解PFO封堵器在国内获批上市以来,其已成功植入一千多例,这一成果令人倍感振奋。然而,在实际应用PFO封堵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对适应证的掌握不够严格,缺乏针对PFO封堵治疗头痛的大型RCT研究,器材选择和操作不够规范,以及术后用药和并发症处理方面的挑战。此外,可降解PFO封堵器的长期临床应用和随访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

 

PFO合并易栓症患者封堵治疗仍存在争议。Abrahamyan等对669例平均年龄为56.4岁的PFO患者(其中26.0%存在易栓症),平均11.6年的随访显示,合并易栓症不影响PFO封堵患者的长期预后,PFO合并易栓症患者可以考虑行封堵治疗。

 

PFO封堵术后再发脑卒中风险。一项奥地利的平均11年的随访研究表明,PFO封堵术后再发脑卒中的概率为6%,主要与大血管以及小血管病变有关。提示年龄、高脂血症和吸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对术后预防脑卒中复发的重要性。

 

封堵术后残余分流是导致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远期不良事件有关,目前术后随访时间短,需长期观察。

 

 

小结

 

近十年来,PFO相关卒中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已经证实,对于卒中患者,PFO封堵术能够带来显著益处。然而,其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尽管现有的RCT结果表明,PFO封堵术能够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并降低疼痛程度,但如何筛选出更适宜接受此治疗的患者仍是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PFO封堵术方面的临床实践已走在全球前列,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的RCT研究仍显不足。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PFO封堵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可降解封堵器作为目前较为理想的PFO封堵器,具有诸多优势。它避免了心脏异物滞留、心脏磨蚀、镍离子过敏等问题,也不会阻碍未来可能进行的房间隔介入手术路径,更不会影响MRI等影像检查。然而,可降解封堵器的操作技巧、远期疗效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Copyright © 2021, Scientech Medical. All rights reserved.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8238号沪ICP备20210174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