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 JAMA: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Global
中文 English

媒体中心

文献速递 | JAMA: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025-11-14

 

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IF:55.0)首发创刊近150年来首个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研究——来自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团队联合乐普心泰医疗研发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临床研究成果。

 

▍从“体内金属”到“自身组织”的医学革命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介入治疗使用金属封堵器封堵缺损。金属器械将永久存留于患者体内,不仅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组织侵蚀、血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还会影响未来可能进行的左心房入路手术,成为悬在患者心中的“定时炸弹”。研发一种能在完成使命后“功成身退”的可降解封堵器,成为全球心血管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针对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原创的可降解封堵器不但能安全有效地关闭缺损,而且在植入两年内完全降解,并诱导生成与自身组织无异的“新生房间隔”。

 

 

 

  文献摘要  

 

1  研究背景

房间隔缺损(ASD)在每10万活产儿中发生率约为100例,占先天性心脏缺陷的10%,其中继发孔型占病例总数的75%。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和右心室超负荷不等;对于存在显著分流、症状或矛盾栓塞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对于解剖结构合适的继发孔型ASD,经导管封堵术相比外科手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永久性金属封堵器存在晚期并发症风险,并可能影响左心房通路。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有望解决这些局限性,但尚未在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2  研究目的

评估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是否不劣于金属封堵器。

 

3  研究方法

这项多中心、非劣效性、开放标签的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本研究共涵盖10家医院, 共纳入230名参与者,并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生物可降解封堵器(116例)或金属封堵器(114例)。由于通过检查可辨别分组情况,且研究结局指标均为客观指标,故未对受试者设盲。但临床评估、随访检查及数据分析均采用盲法进行。

 

试验组的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由支撑骨架、阻流膜、成型环及成型线构成并采用复合材料的创新设计。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丝骨架在形成结构性左右封堵盘的同时,兼具快速降解的特性和维持结构所需的刚性及弹性,而降解速度较慢的聚乳酸(PLA)则作为阻流膜。当PDO逐渐降解时,存留的PLA不仅能促进内皮化进程,更能有效防止房间隔缺损再通,直至降解为二氧化碳与水。

 

4  研究终点

  • 主要结局指标:6个月时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率(封堵成功定义为手术成功且残余分流直径≤2毫米,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

 

  • 次要结局指标:器械成功率(指封堵器在目标位置成功释放并撤离输送系统)及手术成功率(指实现器械释放成功且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5  研究结果

在随机分配的230例参与者中,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有1例因股静脉细小未尝试植入,最终纳入229例(中位年龄14.1岁;68%为女性)。6个月时,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封堵成功率为96.5%,金属封堵器组为97.4%,组间差异满足非劣效性标准,证实了可降解封堵器的非劣效性结论成立。两年随访显示,两组在封堵成功率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两年降解率约为99.8%。

 

 

 

6  结论

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中不劣于金属封堵器,且在两年内实现近乎完全降解。这些发现表明,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可为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创新选择。

 

7  讨论

本研究证实,新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中具有不劣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封堵器展现出了理想的降解特性:植入首月保持95%以上结构完整性,确保封堵稳定性,随后逐步降解,1年基本降解(降解率超80%),至2年时接近完全降解(99.8%)。这一降解周期既保障了在组织愈合初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又通过封堵器逐步降解和组织重塑后,保留原始心房结构并减少异物刺激,且在2年随访期内未发生迟发性残余分流,显著优于既往金属和可降解封堵器封堵效果。随着封堵器完全降解后房间隔结构重建,实现了在结构与功能上与原生房间隔无明显差异,有效避免了金属植入物导致的相关并发症风险:2年随访数据显示可降解封堵器总体及新发心电图异常均少于金属封堵器组,且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加重的情况。此外,术中超声的实时引导进一步确保了可降解封堵器植入过程的安全性。



Copyright © 2021, Scientech Medical. All rights reserved.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8238号沪ICP备20210174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1-0163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唯引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