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门诊新视野】微信公众号,作者《门诊》杂志
短瓣创新路,实践出真知。7月14日至20日,2025华西微创心血管大会暨第八届西部瓣膜论坛盛大召开,全国TAVR手术联播、九大主题分论坛、培训工坊等线上线下形式结合,精彩学术活动应接不暇,新技术、新方案等百家争鸣、各展所长。期间,国产创新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技术体系实力闪耀大会全程,3天4例TAVR手术直播、线下4小时深度专题研讨,以扎实的临床数据和创新的设计理念赢得与会专家高度赞誉。
作为国产瓣膜技术又一突破性成果,ScienCrown瓣膜系统凭借其全可回收、双入路、自膨短瓣等优势,为复杂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灵活的解决方案。此次大会不仅展现了我国瓣膜诊疗水平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中国智造”在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力量——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革新为驱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正迈向国际前沿。
PART 1:全国TAVR手术联播&百家争鸣
2025年7月14日-17日,2025华西微创心血管大会暨第八届西部瓣膜论坛全国TAVR联播圆满举办。心脏瓣膜病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以手术直播及线上讨论的形式,分享心脏瓣膜病介入领域创新术式和实战经验,为与会者奉上精彩学术盛宴。
7月15-17日,ScienCrown瓣膜全国临床应用持续开展,广东省人民医院郭惠明教授、刘健教授团队、昆明市延安医院薛强教授、陈志鹏教授团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刘旭东教授、张玉京教授、张斌教授团队、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华正东教授团队等四家中心完成植入,并同步大会全国TAVR联播&百家争鸣双频道手术直播,实时分享国产创新自膨短瓣在瓣中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Redo-TAVR)手术、重度钙化二叶瓣TAVR、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大角度横位心、冠脉高风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复杂病例情况中的规范操作要点及手术安全性,step-by-step为线上专家学者全方位展示了ScienCrown短瓣架自膨胀TAVR瓣膜的应用优势和即刻效果!
郭惠明教授、刘健教授团队
薛强教授、陈志鹏教授团队
刘旭东教授、张玉京教授、张斌教授团队
华正东教授团队
PART 2:从理论到实践——全可回收自膨短瓣TAVR专题会
本场专题会全程超4小时,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教授担任主席,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伟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黄克力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健教授、遂宁市中心医院张永恒教授担任上半场主持嘉宾,重庆市人民医院陈灏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达兴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肖宗位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风旭教授担任下半场主持嘉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崔鹏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戴 闽教授、广元市中心医院张本贵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于涛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刘铮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郑波教授分别参与上下半场讨论。
开场致辞
大会东道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早期心血管科室在使用瓣膜产品时常常在穿刺、定位等操作中面临挑战。ScienCrown自膨瓣膜凭借全可回收功能灵活应对术中重复回收,实现精准锚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会全国TAVR联播中,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带来的案例在多次回收、调整后找到了力学锚定点,克服同轴性挑战。因此ScienCrown瓣膜能够帮助新手团队迅速积累学习经验,缩短学习曲线;帮助经验丰富的团队优化植入效果,使操作更加游刃有余。希望通过本场会议的分享和讨论帮助更多术者认识、了解ScienCrown瓣膜,助力重症、难症的攻克,让这款中国自主创新的瓣膜产品造福更多患者。
01 千帧循证,毫米乾坤——全可回收自膨短瓣临床研究结果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墨扬教授分享了ScienCrown瓣膜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确证性试验结果。该研究由全国12个省份18家中心参与,患者基线总体年龄大,高血压、既往PCI、既往血管疾病、基础疾病占比多,术前STS评分高,症状偏重,同时超声及CT评估显示受试者流速高、压差高、瓣口面积小、二叶瓣占比高,充满挑战性。
即刻结果方面,122例经股手术心源性死亡率和冠脉阻塞发生率均仅为0.78%(1名),器械植入成功率99.19%,手术成功率96.88%。
即刻结果
随访1年时共7例全因死亡(5.47%)、3例非心血管疾病死亡(2.34%,包括两例患者明确新冠病毒死亡)、1例冠脉阻塞(0.78%)、3例中度瓣周漏(2.34%),无重度半周漏、9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7.03%),以上表现均远优于其他自膨瓣。
同时ScienCrown瓣膜凭借直筒环上瓣、全瓣架支撑、PET内外裙边、短支架自膨瓣等设计特点,在有效瓣口面积、跨瓣压差、EF值、峰值流速等方面取得满意表现,且一年随访无重度瓣周漏、无NYHA Ⅳ级。对比国际自膨瓣或球扩瓣临床数据,ScienCrown在STS评分、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卒中发生率表现出非劣效,且在二叶瓣亚组研究中展露优势,更适应中国二叶瓣患者比例高的特点。
二叶瓣国际研究比较
02 短瓣心研,长效管理——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设计考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谷兴华教授指出,近年来TAVR呈现低龄化、低风险趋势,患者面临更长的生命周期管理。对此,TAVR瓣膜需要保证植入后短期成功的同时,关注瓣膜衰败、冠脉再介入、血流动力学等问题。ScienCrown瓣膜短期效果已得到临床试验的验证,在远期获益上同样具有独特考量。短支架大网孔设计确保冠脉通路通畅;三重抗钙化牛心包瓣叶及CA设计增加瓣叶耐久性;环上瓣设计及全瓣架支撑降低PPM发生率;短支架直筒设计有利于瓣中瓣手术策略制定。ScienCrown瓣膜为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提供便利,体现从患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出发的设计理念。
03 防范未然,动态干预——TAVR术中瓣膜移位风险的预防及处理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林肯教授代)详细介绍了TAVR术中瓣膜移位的各种技术细节。瓣膜移位定义为初始正确定位后人工瓣膜在瓣环内从初始位置向上或向下移位,无瓣膜脱离,失去接触为脱离,异位固定称为异位部署。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解剖结构、术中操作及器械选择。为避免瓣膜移位,术前需结合CT评估结果精准测量选瓣,二叶瓣可参考杭州方案;术中注意瓣膜释放高度、同轴性调整、无张力脱钩及起搏;发生移位后根据情况应用圈套器技术、支架或外科开胸方式处理。ScienCrown瓣膜全展开全回收可充分评估瓣架稳定性,直筒型瓣架使释放过程几乎无位移,预弯输送系统、短瓣架等设计改善同轴性,进一步降低术中瓣膜移位风险。
04 精准植入,规范先行——全可回收自膨短瓣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路路教授指出理想的TAVR瓣膜应集球扩瓣与自膨瓣的优势于一体。ScienCrown瓣膜的研发针对临床应用中扩张不良、定位不准、移位风险、冠脉通路受限等痛点,以自膨短瓣架、全挂连接、预弯型等设计给出原创解决方案。全球唯一首创榫卯全挂连接设计破解瓣膜释放弹跳问题和全展开工作后全回收难题;输送系统在保证同轴性同时满足经股或经心尖的双入路需求。
ScienCrown瓣膜规范化操作包括术前的精准评估和术中“定位-全展开-评估-脱钩”四步法,同时支持全回收调整以优化植入效果。经股入路适合血管通畅、角度小的病例;经心尖入路适合血管狭窄、角度大或横位心患者,能获得更好同轴性。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流程步骤能够显著提升ScienCrown瓣膜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ScienCrown瓣膜标准释放流程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专家们为进一步了解ScienCrown瓣膜短瓣架、全可回收等特性,就瓣膜移位处理、冠脉风险规避、手术入路选择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刘路路教授从自身手术体验与经验出发,给出操作方面的建设性意见。黄克力教授总结时指出外科术者应打好规范化手术操作的基础,根据患者情况发挥介入瓣膜的特色和优势,做出对患者最负责的选择。
05 经典病例初体验——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在三叶瓣解剖中的标准化植入
会议下半场伊始,株洲市中心医院杨礼教授带来一例ScienCrown瓣膜植入手术分享。术前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瓣叶增厚、心室风险高,手术团队以20mm球囊预扩,经股植入TAVTF27瓣膜。术中以mark点为参照保证瓣膜定位精准,释放时把控速度和力度,12个挂头稳定脱钩,实现零张力释放,瓣膜不弹跳、无移位。
无张力脱钩释放
杨礼教授指出自膨短瓣植入需要遵循操作规范,释放中一旦出现位置偏差可通过全可回收特性及时调整,希望能用这例手术的分享为临床医师在使用ScienCrown瓣膜时带来参考和指导。
06 重度钙化优表现——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在重度钙化TAVI中的应用
辽宁省人民医院张晓娇教授汇报了栾波教授团队完成的一例重度钙化TAVI。患者三叶式主动脉瓣,瓣叶增厚,游离缘重度钙化,钙化积分753,拟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置入22F大鞘,使用22mm球囊预扩张后植入TF27 ScienCrown瓣膜。术中送入猪尾导管至主动脉根部行造影可见瓣叶钙化、主动脉瓣明显反流,22mm球囊预扩张后造影示轻微腰征、无漏。TF27 ScienCrown定位后快速起搏下释放至全展开状态,评估显示深度、形态、冠脉灌注情况满意,遂无张力脱钩释放,瓣膜无位移。后扩后造影示手术效果满意,仅存在微量瓣周漏。
全展开位造影
对主动脉瓣重度钙化TAVI,选择高裙边瓣膜可减少瓣周漏;自膨瓣可降低瓣膜破裂风险;球扩瓣和高径向支撑力瓣膜可降低术后压差流速;短瓣对冠脉风险友好。ScienCrown瓣膜集合上述优势,是一款对重度钙化友好的瓣膜选择。
07 主瓣反流新范式——全可回收自膨短瓣用于主瓣纯反流的经验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益教授通过三个病例,介绍了应用ScienCrown瓣膜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的策略、操作要点及术后效果。CASE1患者超声显示室间隔稍厚,主动脉瓣中大量反流,CT示瓣环直径约23.6mm,术中首次瓣膜释放位置偏高,回收后调整位置再次释放,瓣膜位于瓣下约7mm,形态稳定,术后舒张压由术前40mmHg上升至86mmHg。
CASE2为4.7%低oversize稳定锚定,患者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明显扩张,瓣环直径25.8mm,术中首次释放瓣膜位置偏浅,回收后再次释放至瓣下约10mm,瓣膜展开良好,术后无位移。
CASE3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中度狭窄,瓣环直径23.3mm,术中首次释放瓣膜位置偏深,回收后调整位置再次释放,瓣膜位置及形态良好,术后无反流及位移。
ScienCrown瓣膜可全展开至完全工作状态,瓣架此时受力与脱钩后一致,对于瓣膜稳定性判断较准确;术中关注瓣架形态,底端微内收,瓣膜下滑风险不大,术后瓣膜位置稳定,三例患者均无瓣膜无位移。ScienCrown瓣膜提高手术效果与患者获益,为临床治疗主动脉瓣反流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选择。
08 双瓣置换新突破——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在生物瓣衰败VIV中的拓展
最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丁建东教授通过案例介绍了ScienCrown瓣膜在生物瓣衰败后的瓣中瓣植入术(VIV)中的应用价值。患者83岁男性,11年前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生物瓣均出现狭窄和重度反流;术前经MSCT详细评估后,决定采用经心尖入路,先行TAVI-VIV,顺利跨瓣后,送入TAVTA 21mm瓣膜,首次释放位置略浅,经全回收调整后,重新定位并释放瓣膜,即刻造影示瓣膜位置良好。随后完成TMVI-VIV,顺利建立工作路径后,送入TAVTF25mm瓣膜,通过回收调整和重新定位,最终成功植入瓣膜,多角度评估示瓣膜形态良好,深度理想。
TAVI-VIV术后造影
TAVI-VIV术后TEE
双瓣VIV最终形态
TMVI-VIV术后TEE
丁建东教授表示,在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后的Redo-TAVI中,确保第二个植入瓣膜具有充足的瓣口面积和较低的跨瓣压差是关键目标;直筒型瓣膜相比收腰设计的瓣膜能够提供更大的开口面积,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面对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往往需要LVOTO的挑战,团队精准评估后采用整体更短且释放过程中全可回收的自膨瓣,为二尖瓣再手术患者开辟了更安全可行的新治疗路径;对于同时存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二次开胸手术风险较高,此时,ScienCrown瓣膜凭借其全可回收和短瓣设计,能够通过经心尖通路一次性解决多瓣膜问题,为多瓣膜衰败的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专题会的尾声,刘健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在医疗技术发展的当下,应更多从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思考瓣膜选择和手术规划。ScienCrown全可回收瓣膜可在完全释放状态下反复调整位置,降低新团队手术门槛、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对操作熟练度的考验;其入路选择更灵活,血管条件差或常规入路困难时,经心尖入路可作为有效替代方案。期待更多术者在后续的手术应用中不断总结、分享经验,提升中国TAVR的整体手术水平。
会议最后安排了ScienCrown瓣膜展示环节,现场演示了该款瓣膜系统实物,自膨短瓣、预弯型、内外裙边等设计亮点吸引了领域内众多专家驻足观摩。现场操作体验瓣膜输送系统,瓣膜回收和释放直观呈现了其全可回收的功能特性。在近距离观察样品后,专家们与技术人员就设计细节进一步交流,加深了对其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的了解。
总 结
作为国内首款兼具自膨瓣和球扩瓣双重优势的原研产品,ScienCrown瓣膜为广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TAVR新选择。本届华西微创心血管大会期间,手术联播直观呈现了ScienCrown瓣膜在不同解剖结构与临床挑战下的应用优势,专题会上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讨进一步揭示了该瓣膜的临床价值,全展开全可回收设计、双入路适应证、自膨短瓣等独特优势,给参会的近百位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质致远,以新立行!期待ScienCrown瓣膜在全国多中心临床应用中持续规范推广,以优异疗效满足患者需求,用扎实循证和临床表现回应医患期盼,共筑中国TAVR“心”未来!
Copyright © 2021, Scientech Medical. All rights reserved.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8238号沪ICP备20210174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