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瓣膜会2025丨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全维度亮相,创新TAVR方案以质致远 
Global
中文 English

媒体中心

北京瓣膜会2025丨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全维度亮相,创新TAVR方案以质致远

2025-07-14

*本文转载于【门诊新视野】微信公众号,作者《门诊》杂志

 

 

瓣中藏巧融古今,国产新光映未来。2025年7月2日至6日,备受瞩目的北京瓣膜会(2025 BEIJING VALVES)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场汇聚全球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与前沿技术的学术盛会上,国产创新瓣膜产品——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凭借其卓越的临床表现与坚实循证数据,强势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目光,充分展现“中国智造”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创新转化实力与临床优势。

 

01  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从研究到实践的卓越转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牛冠男教授首先分享了全国18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的ScienCrown瓣膜上市前临床试验1年随访结果,其中器械成功率99.2%、手术成功率96.88%、新起搏器植入率7.03%、冠脉阻塞发生率0.78%、瓣中瓣发生率1.58%,平均有效瓣口面积、跨瓣压差、EF值、峰值流速均获得满意结果,优于同类产品,充分展现了ScienCrown瓣膜在提供安全、有效治疗方面的卓越性能。

 

 

在临床实践中,ScienCrown瓣膜亦表现出色:其PET内外裙边设计与NiTi支架结合,兼顾顺应性与径向支撑力,在极重度钙化病变中能良好展开,有良好的封堵表现足够的开口面积短支架设计避免对升主贴靠;预弯型设计使系统顺利跨瓣,适应主动脉弓弯形,轻松通过小弓角、横位心,释放同轴性更经股动脉与经心尖双入路设计,为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02  匠心独运——国产新系统

短瓣心研、收放无界——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的设计革命与临床价值

 

 

乐普心泰医疗廖子瑶女士表示,ScienCrown瓣膜融合球扩瓣与自膨瓣优势:

 

  • 采用全球首创全挂连接及锁定/解锁技术,解决自膨瓣释放弹跳及全回收难题。

  • 瓣架结构为NiTi高密度网格,直筒状全瓣架参与支撑,提供充足径向力同时兼顾顺应性,适用于二叶瓣、高钙化患者;短瓣架设计冠脉介入通路无阻挡,更是首瓣的优选。

  • 覆膜区为PET内外双层裙边,优化贴靠,减少瓣周漏。

  • 功能区中牛心包瓣叶材质更耐久,直筒环上瓣有着更大的瓣口。

  • 瓣膜可100%全展开和全回收,位置更精准,脱钩更稳定,PPM植入更少。

  • 输送器为预弯型专利设计,具备CA功能和锁定机制,操作更安心。

  • 入路方式灵活,经股/经心尖均可选择。

 

7月5日,2025年度菁英赛预选赛THREE上,各中心术者团队各显神通,精彩病例引人瞩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陈阳教授凭借"国产创新ScienCrown瓣膜首例高危复杂经颈动脉TAVR"参赛案例脱颖而出。该案例充分展现了团队深厚的临床智慧和创新技术实力,为高危复杂病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再度印证了"中国智造"的卓越性能。其精彩表现赢得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以绝对优势摘得桂冠,成功晋级!

 

 

短瓣心研·收放无界——TAVR专题会

北京瓣膜会2025

 

7月6日,“短瓣心研·收放无界——TAVR专题会”重磅召开。专题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担任主席,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柴大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亮教授担任主持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东会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坚教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葛良清教授、开封市人民医院潘庆丽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出席。

 

 

03  “精准植入,规范先行”——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晓东教授首先指出,ScienCrown瓣膜结合了球扩瓣和自膨瓣的优点,支持经股动脉/经心尖双入路,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其短瓣架、自膨胀、全展开全回收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TAVR手术中瓣膜扩张不良、定位不准及冠脉闭塞风险等难题。

 

庄教授强调,规范化操作是保障手术安全的核心:术前需精准评估患者瓣膜根部解剖、锚定区域与冠脉风险;术中严格遵循“定位-全展开-评估-脱钩”四步法,结合动态起搏策略确保瓣膜完全展开,并支持全回收调整以优化植入效果。通过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流程步骤,ScienCrown瓣膜显著提升了TAVR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稳定、可靠的临床预后。

 

 

04   “经典主狭优表现”——大瓣环、大横位TAVR一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兵教授分享一例与江洪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大瓣环、大横位TAVR案例。患者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史,心脏横位72°,主动脉壁多发钙化斑块。术中凭借预弯型设计,3秒柔顺过弓过瓣,25mm球囊预扩张后,稳定释放ScienCrown TF 29瓣膜,无张力脱钩后造影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同轴性佳,无瓣周漏及冠脉遮挡。该案例进一步验证了ScienCrown瓣膜在挑战性解剖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黄兵教授表示,新型ScienCrown瓣膜的预弯型设计和短瓣架直筒设计使其能够自动适应主动脉弓弯形,轻松通过小弓角等挑战弓部,顺应升主动脉走行同时有更大的同轴自适应调整空间,释放瓣膜同轴更佳;其直筒型设计可参与根部全锚定,减少oversize需求,降低传到阻滞发生率;操作上,不建议提拉输送系统调整瓣膜位置,建议通过导丝操控;瓣膜脱钩前需松解导丝张力并解锁前推输送器,确保0张力无位移释放,输送系统无弹跳。

 

05  “双瓣置换新突破”——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在生物瓣衰败VIV中的拓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丁建东教授通过一例83岁高龄患者案例,介绍了ScienCrown全可回收自膨短瓣在生物瓣衰败后的瓣中瓣植入术(VIV)中的应用价值。该患者11年前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生物瓣均出现狭窄和重度反流;术前经MSCT详细评估后,决定采用经心尖入路,先行主动脉瓣瓣中瓣植入术(TAVI-VIV),顺利跨瓣后,送入TAVTA 21mm瓣膜,首次释放位置略浅,经全回收调整后,重新定位并释放瓣膜,即刻造影示瓣膜位置良好。随后完成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TMVI-VIV),顺利建立工作路径后,送入TAVTF25mm瓣膜,通过回收调整和重新定位,最终成功植入瓣膜,多角度评估示瓣膜形态良好,深度理想。

 

TAVI-VIV术后造影

 

TAVI viv-术后TEE

 

双瓣VIV最终形态

 

术后TEE

 

丁建东教授表示,在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后的再次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Redo-TAVI)中,确保第二个植入瓣膜具有充足的瓣口面积和较低的跨瓣压差是关键目标;直筒型瓣膜相比收腰设计的瓣膜能够提供更大的开口面积,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面对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往往需要LVOTO的挑战,团队精准评估后采用整体更短且释放过程中全可回收的自膨瓣,为二尖瓣再手术患者开辟了更安全可行的新治疗路径;对于同时存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二次开胸手术风险较高,此时,ScienCrown瓣膜凭借其全可回收短瓣设计,能够通过经心尖通路一次性解决多瓣膜问题,为多瓣膜衰败的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06  “主瓣反流新范式”——全可回收自膨短瓣用于主瓣纯反流的经验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益教授通过三个病例,详细介绍了应用ScienCrown瓣膜经心尖(TA)途径进行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的策略、操作要点及术后效果。CASE1患者超声显示室间隔稍厚,主动脉瓣中大量反流,CT示瓣环直径约23.6mm,术中首次瓣膜释放位置偏高,回收后调整位置再次释放,瓣膜位于瓣下约7mm,形态稳定,术后舒张压由术前40mmHg上升至86mmHg。

 

 

CASE2为4.7%低oversize稳定锚定,患者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明显扩张,瓣环直径25.8mm,术中首次释放瓣膜位置偏浅,回收后再次释放至瓣下约10mm,瓣膜展开良好,术后无位移。

 

 

CASE3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中度狭窄,瓣环直径23.3mm,术中首次释放瓣膜位置偏深,回收后调整位置再次释放,瓣膜位置及形态良好,术后无反流及位移。

 

 

他在总结中指出,ScienCrown瓣膜可100%展开,完全工作状态,瓣架此时受力与脱钩后一致,对于瓣膜稳定性判断较准确;术中关注瓣架形态,底端微内收,瓣膜下滑风险不大,术后瓣膜位置稳定,三例患者均无瓣膜无位移,为临床治疗主动脉瓣反流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选择。

 

07  BRAVO!CASE

“从心尖到股动脉”——自膨短瓣全路径TAVR解决方案的临床实践

 

 

在“BRAVO!CASE”专场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伟栋教授结合两例案例分享了自膨短瓣全路径TAVR解决方案的临床实践。第一例患者三叶瓣,瓣叶增厚,钙化分布相对均匀,整体结构偏小,瓣上钙化限制明显;左冠开口高度偏低,瓣叶增厚且较长,冠脉开口上缘较高,冠脉阻挡风险尚可;瓷化升主动脉。经综合评估为其选择经心尖入路,术中18mm球囊预扩,输送器顺利过弓跨瓣,送入ScienCrown TA 23 瓣膜,140bpm起搏瓣下5mm释放,造影不够理想;完全回收后再次展开,造影满意,瓣膜无张力脱钩,20mm球囊后扩,复查造影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无瓣周漏,术后超声示跨瓣压差由41.5mmHg恢复至8.35mmHg。

 

 

第二例患者为Type-0型二叶瓣,瓣叶增厚,重度钙化,瓣上限制明显。术中选择右侧股动脉主入路,超硬导丝支撑下植入大鞘,左侧辅入路,20mm球囊预扩,无漏无腰征;顺利建立工作路径,将ScienCrown TF25瓣膜定位至瓣下2mm释放,无张力脱钩,造影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无瓣周漏;术后TEE示瓣膜展开良好,几乎无瓣周漏。

 

 

他在总结中指出,ScienCrown瓣膜采用直筒型瓣架设计,使瓣膜受力更均匀,释放过程稳定且几乎无位移;创新的全挂连接方式支持瓣膜完全展开和回收,确保100%工作状态,提升评估的精准性与安全性;12个挂头设计确保瓣膜稳定脱钩,避免弹跳和移位,实现零张力释放,简化操作流程,缩短学习曲线;短瓣架无“花冠”设计,结合CA功能,不阻碍冠脉通路,便于即刻及远期再介入;直筒环上瓣设计带来更大瓣口面积(术后1年EOA达1.88cm²),血流动力学表现更优。该瓣膜兼具球扩瓣与自膨瓣的优势,支持经股和经心尖双入路,提供更多治疗选择。预弯型输送器设计提升瓣膜通过性和同轴性,进一步优化植入效果。

 

08  单中心经验:全可回收自膨短瓣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邵阳市中心医院石向江教授带来两例全可回收自膨短瓣临床实践经验。第一例患者老年男性,入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本例TAVR难点在于,患者为TYPE1型二叶瓣,左右钙化融合,瓣膜钙化严重呈“T”型分布且瓣口不规则,瓣上限制严重,瓣膜定位释放难度大,且患者循环崩溃风险高(EF 22%)。综合术前超声及CT结果,术中在全麻下经股动脉入路开展TAVR,20mm球囊预扩后,成功植入ScienCrown TF25瓣膜,最终造影瓣膜展开良好,微量瓣周漏,术后超声短轴可见瓣膜展开良好,无漏,兼顾顺应性和径向支撑性,流速1.36m/s,压差7mmHg,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

 

 

第二例患者为老年女性,STS评分2.46%,Type0主动脉瓣,极重度AS合并中度AR;瓣环23mm,主动脉瓣严重钙化,钙化分布在右冠及左右瓣叶交界处,瓣上限制严重,最狭窄处直径约18mm,SOV大小可,STJ高度可,直径约29mm,左右冠脉开口高度可,叶增厚、冗长,左右冠脉阻塞风险总体不高,左冠稍有风险升主动脉稍扩张,非横位心,主动脉弓角度可,无钙化,过弓风险不大;外周入路可。术中选取18mm球囊预扩,输送器顺利过弓跨瓣,0位初始定位,释放21mm ScienCrown瓣膜,全展开造影示瓣膜深度可,冠脉无遮挡;18mm球囊后扩形态改善,最终造影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同轴性佳,无瓣周漏。

 

 

总结

北京瓣膜会2025

 

ScienCrown瓣膜在2025北京瓣膜会上的全维度亮相,以专题研讨、创新方案解析、案例演示、病例赛事等形式场景,立体化呈现了其TAVR创新技术矩阵的突破性价值:作为全球首款结合球扩瓣优势的自膨短瓣,ScienCrown全释放、全回收双阶段操控机制,解决了传统自膨瓣释放后无法调整的行业痛点;配合短瓣架、预弯输送系统,在极重度钙化、生物瓣衰败等复杂病变中展现卓越适应性;同时,双入路设计,提供更多操作空间,满足临床多元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期待ScienCrown瓣膜临床应用规范化发展,以更低并发症风险、更广的病变适应范围,助力全球医患跨越复杂瓣膜疾病的治疗鸿沟,共筑心血管健康新未来。



Copyright © 2021, Scientech Medical. All rights reserved.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8238号沪ICP备20210174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1-0163